走进常信

【教师风采】我的师父黄晓林

发布时间:2021-01-15 点击数:

在学校里,我有一个习惯,只要有人说起黄晓林老师,我总很自豪的说,黄老师是我师父。

自信来自于霸气的师父

初见我师父,是十二年前了,那是我来学校正式上班的第二天,主任带着我走到了一位高大霸气老师面前,对我说,这是你的师父。初次见面,黄老师就很亲切的拉我坐下,其实我一点儿都记不清当时谈了什么,只记住最后她哈哈笑起来,叫我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来找她。就这么哈哈一笑,让我顿时对她感觉亲切起来。就这么简单的介绍,师徒关系就定了下来,黄老师成为了我工作上的指路人。霸气而亲切,就是我对我师父的印象。

甫一上班,我就开始上专业课还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似乎也没什么过渡期,直接开始了专任教师的工作。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就接下四门课程,十一个班的授课任务。当时真的太过自信,什么活都敢接,什么课都敢上。回想起来,其实那份底气是霸气的师父给的。因为一有问题,我可以立刻去找她商量,她总能帮我想方设法解决。为了帮带我,她还提出过调整办公室,让我坐到她身边去。

手把手言传身教

当时学校没有明确要求新教师跟听课程,但她要求我去听她的每一节课。有段时间,我和她上同样的课,她经常就是信手拈来一个知识点,问我上课的时候该说什么,怎么说?为了避免自己答非所问,我想到一个办法,她上课时,我坐在后面奋笔疾书,记录她说的所有内容,彼时手机没有录音功能,很多来不及写,只好写个大概,回来凭着记忆继续补充,写着写着倒成了自己上课的脚本。那段时间,我上课时候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之前写好的。

对于我的单元设计,她一定要检查。我还闹过很多笑话,比如还没有上课我就把单元设计中的课后总结写好了,两节课的课时算成90分钟,她都一一指出,让我修改后还要再给她看。她曾对我详细的讲解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这些教学法,督促我看很多职业教育的书籍。每节课,她都严格要求我遵循“引入——资讯——知识——训练——总结——回顾”的教学流程,课程内容必须安排学生训练或者展示。这些其实都是黄老师自己对于职业教育和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输出,对我个人授课风格的形成影响至深。

沐浴在温暖的团队

在示范建设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几乎每个老师都承担着一两门课的建设任务,那时的师父带着我做《商务沟通》网络课程,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培养方案、课程目标、授课大纲、理论体系、实践环节等等怎么设计、怎么实现,最后还把课程建设汇报的机会让给我。当时课程网站建设的主流是放整节课的授课视频,她则在课程网站放很多短视频,一个视频一个小知识点,颇有现在微课的雏形。课程建设的得实平台只能校内访问,她专门建了一个挂在外网的网站叫“厚学堂”,取名为“厚”,一是合到我们的校训“厚德勤业”,二是希望学生的知识积淀更扎实。网站基本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故事、文学文化知识和创业案例。有黄老师为其奠定的扎实基础,《商务沟通》课程逐渐从一门不起眼的营销类专业课程发展成为了经贸类专业群的基础课程,并成为了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此外,师父让我积极参与到其他课程的视频拍摄中。我开始还纳闷为什么要去给别的课程拍视频?其实师父都是为了我,给每个老师拍上课视频,一是让我增加听课学习的机会,二是让我认识更多的老师,加快融入系部的大家庭。时过境迁,得实平台早已不复存在,但江波老师的如沐春风,杨华老师的踏实认真,王莉老师的细致严谨,陆婷老师的生动详实,都是历历在目。

师傅带领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当时的经贸学院有工学交替的实训,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去企业工作一个月,了解企业运营流程,学习基本经济管理知识。一开始,几乎每个专业都要开设这个实训,校企合作经验丰富的黄老师均被邀请承担指导工作。工学交替的指导工作非常繁琐,前期和企业敲定工作的细节,企业管理简单粗暴,需要反复沟通,灌输教育理念。中期需要送学生到岗,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学生收银遇到假钞,领班安排工作内容不合理,学生下班超过宿舍关门时间等等。她毫不含糊,事必躬亲,一有情况,就立刻动身去企业。她常把我带着,总会和我再次复盘问题,让我从中了解校企合作的流程和规定,积累了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每次去企业见到学生,不管是什么问题,她都是先一把拉学生到自己的身边,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学校和老师是来帮助你的。后期还需要及时和企业结算餐补、路补等,企业用人时都是一口答应,付钱的时候都是万般推脱。所以“要债”上门的事情,师父也经常要去做。

有一年,为了更好地完成工学交替指导任务,我索性要求住到学生宿舍。黄老师非常支持,还安排学生帮我搬宿舍,去宿舍看过我。她和我说,住在学生宿舍,可以最直观的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增加和学生亲密度,最直接的去处理学生突发问题,对于我一个新老师在指导实训、班主任工作方面都有莫大的好处。于是混迹学生宿舍的我,和很多学生发展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成为我以后的待生之道。

黄老师很注重在比赛中培养学生,也是学校里挑战杯指导的先行者,她带队比赛获奖无数。我亲眼见证了她很多次的备赛参赛过程。她对比赛研究很深,对每个环节都是细致训练,没有丝毫马虎,道具、服装、手势、语气、体态都要经过她严格训练,学生才能上赛场。每次比赛前,她都是全身心的扑在比赛上,天天都在备赛教室和学生们一起。这么多年来,我都牢记她和我说过,学生比赛就是要多带多陪。我每次在训练室指导学生备赛时,总能想起她在训练学生的样子,如果说我在指导学生比赛小有所得的话,我师父阙功至伟。

永远的师父

虽然作为帮带教师,她只需要带我一年。但是这么多年来,她从未放下对我的关心,关心我个人发展,关心我身体情况,关心我的家庭生活。前年上班路上,我突发偏头疼,好不容易熬到学校,正好遇上她,她一边安慰我一边帮我进行按摩,二十分钟后,我明显好转。跟着师父,总能学到很多。比如“机会教育”,发现学生出现问题不要急着纠正,等他们自己发现错了再教育就能获得更好地效果。比如“亲情教育”,将很多专业作业与家庭、亲情结合,让学生去服务父母、家人。比如“创业教育”,每年开校园展销会,让学生在实际销售中,体验创业过程。回头想想,我师父其实在很早就开始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融入到课堂教育中。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师父就要退休啦。我还记得她常常笑着和我说很多有意思的话,突然觉得其实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和她学习,只希望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文、朗读/赵宇萱 图/冯荷兰、黄瑜 审/黄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