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常信

【教师风采】归零后再启程

发布时间:2021-01-20 点击数:

今年是我加入常信的第六个年头,但这期间我从未去细数过在常信的一年年过去,因为每一年都过得太快,快的来不及回首、来不及细品,就这么匆匆般的来来去去。对于我这个30岁才转行做教师的人来说,不管是三年,还是六年,这点时间仅仅只够我起步开跑。

借六年聘期工作总结之际,简单梳理一下我这六年的工作痕迹:

先后承担10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累计完成约2900余课时的教学。担任过两个班的班主任,两次获得优秀学生工作者。获得19个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3次获得创新创业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涵盖了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获省优1项,并获常州市巾帼建功标兵。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课题和江苏省哲科课题各1项;主持横向课题4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2篇。参加省级、校级教学比赛各1项,均为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类专业大赛获奖11项。

六年的工作,200多字足以概括;而那些证书,也不过是一张张彩色的纸而已。有时我在想,它们就是收获吗?是,但又不全是。它们的存在,只是证明了六年时间没有被我蹉跎浪费。在这六年时间里,真正有意义的事则是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努力去收获更好的自己。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记得初来常信时,我非常焦虑。 而立之年的我,与新入职的应届生同事相比已经没有了年龄的优势;同时,与同龄的老教师相比,我又没有任何教学、科研优势。我的职场定位在哪?迷茫!来常信前,我曾在企业工作五年,且有一定成绩。但当我做出转行做教师这一决定时,我清楚地知道五年的企业工作积淀在此刻都将归零。归零则意味着已经三十而立的我面临重新启程。归零后我将如何重新启程?忧虑!

但我知道迷茫和忧虑都不是我这个新教师队伍中的“老小白”该有的情绪和状态,我告诉自己,在没有找到目标和方向时,唯有踏实对待当下,不负时间。为了调整迷茫忧虑情绪,我给自己设定了三阶段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尽快胜任所有基础性工作。学会写教案、制做课程PPT、学会课堂沟通技巧、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认识每一位我所教的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做好班主任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这些是作为一个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所幸,由于之前在企业一直担任内部TTT培训师,助我在短期内迅速掌握了这些基础性工作。

第二阶段:尽早挑战提高性工作。入职的第二年,在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我便开始对未知领域发起了挑战: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指导 “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带学生建立起牛仔创意兴趣小组、尝试写专利、学做横向课题、寻找自己纵向科研方向……这一年的尝试都较为顺利,且小有收获,提升了自己的信心。

第三阶段:建立自己的主攻方向。结合自身特点和学校要求,我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一是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将企业工作经验注入实战赛事项目,帮助学生带着创新创业目标和精神投入学习、走入职场;二是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我以美术学、艺术学研究为专业方向,办过艺术报刊,当过编辑,为十多位画家写过画评。进入学校后,我更应该发挥好自己专业特长,做好艺术研究领域内的科研工作。

不得不承认,这两个目标一路走来极为艰辛。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在企业做项目完全不同。从2015年初试“挑战杯”到2018年拿下“创青春”,到连续三年的“互联网+”,每一个参赛项目都历时两年培育期,涉及到市场营销、商业模式构建、财务融资计划等多学科知识,这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如登天。但我选择了坚持,从每天的课余时间额外辅导到寒暑假的集中训练,从一次次市场调研到一个个数据图表的完成,从尝试简单的小项目到完成复杂的大项目,一批批学生开始发生蜕变、成长,而我也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培育项目、备赛经验和方法。

如果说在创新创业这条路上,我的努力还算顺利,那么在纵向科研的探索道路上,可谓是困难重重。2017年评上讲师后,我认为是时候再给自己加码了。于是,我开始尝试申报省级纵向课题。首次申报以失败告终,我开始分析原因。2017年,我开始关注各类关于课题申报的讲座和推文。参加科技处安排的关于国家课题申报的学术报告,学习了申报课题的诸多规范和要求。同时,我每天关注常信院科技信息服务群,学习钱处长经常给大家遴选的优质科研学习资源。通过点点滴滴的学习和积累,我对如何申报课题、如何写论文有了更多地认知。2018年,我再次申报省哲社课题,这次很幸运地被立项了。在别人看来,一个省哲社课题委实不算什么,但于我而言,它让我再次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当看到科技处发出了关于申报国家社科课题的通知时,我有了一个再挑战一下自己的想法。我清楚地记得2018年的那个暑假,我一边听相关讲座、记笔记,一边夜以继日地查资料、看文献、写申报书。20191月国家青年基金课题终得以立项,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常信六年,有过迷茫、有过困难、有过喜悦……再次回想,思绪万千。如果你问我,这六年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我想是:“心怀敬畏”“时刻归零重启”“找到自我定位”和“努力”。

心怀敬畏。我始终认为,无论在哪工作,无论环境怎样,无论自己能力如何,但一定要心怀敬畏。敬畏平台、敬畏工作、敬畏身边的每个人。敬畏平台,因为他成就了我的职业身份,让我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人;敬畏工作,因为他给了我传递知识、表达观点的权利和获得认同的快乐; 敬畏身边的每个人,因为他们都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老师,他们的一句鼓励、一次批评、一个建议,都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发展。时隔六年,我仍记得钱中平处长在艺术学院的教师培训会上给我们忠告: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之余,务必要重视科研工作!这句话启迪了一个新手教师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之欲。

时刻归零重启。读书时我们都是天之骄子,名校学霸;工作时我们都是企业骨干,中流砥柱。可是在这个变化快速的社会环境中谁都不会一种角色当到底。当我们转换角色,进入新领域时,所有的光环与骄傲其实都已归零。归零后即刻再重启,也是一番风景,又有何惧!

找到自我定位。在偌大的常信院教师队伍中,我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在20年的常信升格发展历程中,我有幸参与了6年,但我始终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 一颗石子就能改变河流的方向。在教育的长河里,我们如果无法明确自己的定位,又怎能一己之力去改变河流的方向呢?!

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差。我是个不善言辞、不懂捷径、又不敢把希望寄托于运气的人,想想自己既无特长更无闪光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努力”当捷径、当特长。也许努力并不一定有即时回报,但我相信,持续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六年时间,我无法断定自己成长多少,但我却很庆幸自己没有蹉跎好时光——常信升格20年、争创双高的好时光。身在其中,何其幸运!年少时,我总认为自己取得了好成绩是努力的结果,工作后我才明白,一个人的努力和进步永远都离不开好平台、好环境的支撑。在常信的六年,我见证并享受到了科研环境、双创环境、教学环境的整体利好变化,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教师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己的梦想。

值此常信升格二十年之际,愿每位教师的常信梦早日梦想成真!(文、图、朗读/陈维艳 审/赵宇萱)

——“升格二十年·我的常信梦文学类情怀作品展播系列(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