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1年11月27日[新华日报]
近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号召,从师生关切出发,从校领导班子聚焦基层“难题”做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思考、细心规划、有效落实,以校园文化提升为抓手,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并推动一批涉及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软硬件教学条件“焕然一新”。
用活党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用活用好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地方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是该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该校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工程,一方面联合常州三杰纪念馆、常州三杰研究会等组织,建立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和实践联动平台,不断扩大朋友圈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力量,统一筹划,完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新改造,建立红色文化育人平台,形成育人合力。
在夯实上述四大平台的基础上,该校深挖本地的革命文物资源,开发“红色资源库”;建立专兼职结合的项目队伍,形成“红色师资团”;搭建馆校互动的合作平台,构建“红色大课堂”;成立三杰精神研究中心,建设“红色研究站”;举办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塑造“红色活动周”;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涵养“红色生态圈”,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的同时,使思政理论课堂更活泼,实践育人更具特色,红色文化深入学校。
在生动的红色文化浸润下,该校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抬头率”“点头率”明显提升,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习通平台上红色文化资料的点击率、完成率、评论率、点赞率都大幅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制作的“常州三杰”主题活动与作品超过百场(件),《三杰精神》思政课程荣获“江苏省‘信仰公开课’省级示范课”、《一封家书探初心》主题团课荣获江苏高校百校万名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一等奖……掀起了传承红色文化的热潮。
升级关心关爱,实施“心理育人工程”
为迎接新老学生返回校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集体生活,调节心理情绪,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今年9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经过一番精心设计改造,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师生面前。中心位于图书馆一楼东侧,包含咨询、办公、放松、训练四大区域,突出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拓展三大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有冥想放松室、情绪放松睡眠舱、情绪宣泄打击器、脑波心理素质训练室、心理沙盘室等先进的设备,并集结了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组织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放松训练、减压训练、心理宣泄等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校外专家心理评估、心理危机援助、团体心理辅导等服务。
同时,中心还将定期开展心理讲座、专题工作坊、心理拓展培训、情绪控制力提升训练营等,全方位、多角度、体系化做好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助力身心健康,建设“阳光体育项目”
10月初,该校运动场边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阳光体育运动凉亭”工程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
凉亭位于该校篮球场东南门,简约风格的设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凉亭里的长椅、秋千为学生运动后休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凉亭里还设置了体育器材自取自还点,提供篮球、排球借用服务。“自助服务”不仅使学生参与运动更加便捷,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诚信和规范意识。
此外,体育部还在篮球场、田径场等地设置多个“便民点”,放置了体育器材、急救设施等,学生可以免费取用,确保运动方便、安全。运动场的灯光开放时间也由晚上7点提前至晚上6点,切实保障学生的夜间运动。为增加学生体育教学和活动场地,该校合理规划空置绿地,增设1300平方米塑胶场地,大力支持学生体育运动。
据了解,这些改造是经过该校体育部教师多方调研,综合学生意见和建议得来的,秉持“充分听取学生意愿、为学生办实事”的态度,学校将保持实干实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该校体育运动设施,引领校园强身健体潮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健康常信”助力。
暖心更添安心,开展“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
在新学期的校园走一走,会发现不少服务师生的设想正在变成实实在在的举措。
“以前校内集中充电的地方不多,自行车、电动车四处摆放也很不整洁,甚至一些同学私拉拖线板充电,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韩语201班同学冯佳佳说。为此该校在教学楼、实训楼、食堂、图书馆、学生宿舍区等地统一安装了充电桩,有200余个点位,可供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电。智能充电桩正式投入使用后,每小时才0.23元,一元钱就能把电动车充满。“充电桩充满后能自动断电,还有防水功能,下雨天也不怕,支付宝、微信都可以支付,特别方便,学校的举措真的很贴心”,这让不少师生惊喜不已。
“从学校实际用水量过多,我们发现室外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存在较多漏点,水量流失严重,这对学校消防、学生食堂宿舍用水等功能都有影响。”该校资后处处长吴礽才说。找到问题症结后,该校立即启动了对校内室内外消防、自来水等供水管网的更换和局部开挖修复工作,并在短时间内高效施工,及时完成工程项目并投入使用。
智能充电桩投入使用、供水管网改造,只是该校“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的缩影。从图书馆、行政楼观光电梯井道玻璃加固,到学生宿舍、实训楼等地屋面改善;从校园地标美化,到教工餐厅改造;从改善师生饮用水水质,到开展全校师生免费核酸检测、新冠肺炎疫苗集中注射……一项项既接地气、又得人心的校园服务项目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在齐声“点赞”的背后,是该校党委结合“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立足为师生办实事的初心与承诺。该校从校领导班子带头走基层做起,各部门通过走访、座谈、调查、网络征集等方式,找准查实师生们的操心事、烦心事,形成“问题、任务、责任”清单,并将为师生办实事作为衡量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的落脚点,深抓落实。
“学校就是师生的第二个家,要让师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该校党委书记王钧铭表示,学校将在尽心尽力服务师生中,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重要指示,让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走深走实,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征程上建新功。 任文珺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