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常信

【教师风采】周海英:桃李虽不言 而下自成蹊

发布时间:2024-04-12 点击数:


转瞬之间,来校工作已有十个年头。平时亦是很少表达,但每到工作回顾之时,一幕幕场景便会涌上心头、跃入眼帘。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一路不断成长。

时间:2007年11月,二级学院 坐标:SC521

那是一个秋冬晚上,因为先生出差,原计划完成一天的辅导员工作之后,到点钟去接正在上中班的女儿。女儿放学之后交由社区的一位阿姨在其家中托管,但是只能照看到点钟,再晚的话,她就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就在我准备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桌上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是公寓发生了突发事件,有学生因爱情纠纷打架后试图割腕自杀。毫无疑问,第一时间奔向公寓、冲向宿舍,一路奔跑的同时快速构思如何执行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作为初赴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新兵,怎样运用之前工作经历中相关经验,怎样运用初至学校学工线上才接触不久的心理知识,怎样第一时间尽快缓解矛盾劝下学生,怎样通过深聊走进学生内心使其彻底放下心结脑海里升起一系列的构思与想法的同时,实践串联的是联系就近医院、安抚学生情绪、组织学生干部、了解详细情况、联系学生家长、迅速向上汇报、处舆情传播、分析事情原委、撰写紧急汇报等等事宜,等涉事学生一切都初步稳定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左右。我忽而想起了一个人在家的女儿,赶快再奔向家里,慌忙打开门,女儿一人斜躺在床边早已熟睡,脸上是睡前大哭的鼻涕和眼泪。幸亏社区阿姨见我久久不归,帮我将女儿送回家里陪伴了一段时间才离开。我终于松了一口气,紧紧抱住了女儿。

时间:2012年3月,党办院办 标:教学楼B栋

由于大学期间兼修了管理学和汉语言文学的双学位,且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当韩国明知专门大学的学生们需要汉语教师的时候,尽管所在部门党办院办的工作相当繁忙,我还是第一时间抓紧报了名。通知我上课是临韩国学生来校前不久,仅凭一本教材开展授课未免有些潦草,我紧张之余匆忙备课,学习韩语日常生活与课堂用语,深入了解HSK考试相关政策,以盼能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初见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学生,我们彼此都是那么陌生、那么扭捏。但我深知,教好这些留学生事关他们对常信院的印象、事关中国文化、事关中国形象。于是,我给自己暗暗下了决心。接下来的每届学生教学里,课前我总是花上很长很长的时间去备课,精心挑选每一个素材、每一幅图片、每一个案例。课上我总是设计各种各样的互动方式,最大化地调动留学生们的积极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语言训练与反复练习,分别布置不同类学生任务不一的课后作业。课后我们一起去校外南门处淹城、去黄山,一起在享受玩转常州日常美食之余,共听流行音乐,畅谈人生之事。我们不仅一起讨论课本上的内容,聊起各种各样朋友之间的情谊与国际形势格局时光匆匆,每届韩国学生毕业季不可避免来临的时候,当每次我在教室里面给他们上最后一课的时候,我们都彼此留恋,依依不舍,却又终将离别。

时间:2013年4月起至今发展规划处高职研究所  坐标:行政楼331-1至行政楼320

高职研究工作影响着学校的未来方向和理论支撑。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之后,高职院校往哪里去?由于调到发展规划处、高职研究所工作,结合“后示范时代高职发展研讨会”的要求,2013年,在当时发展规划处、高职研究所负责人赵佩华老师的指导下,我尝试性地提出了关于突破发展瓶颈、积累更多办学资源,抢抓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营造发展文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多方面的思考。2016年结合自身实践工作,我提出了对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鉴于西方终身教育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成人教育的多条建议,并从中日德比较的视角出发探讨分析了关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多次获得全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等奖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7至2019年,我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实例为鉴,开展实证性研究,就中美高校制度异同作了深刻对比。2021年至今,就全国双高院校中期评估的各项业绩,我接受《光明日报》专题采访分析双高建设中的三大趋势,提出“高校要统筹好计划推进与日常管理之间的关系,要借助计划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要在抓好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完成计划项目”;就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首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我聚焦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接受《光明日报》专访时提出了“新模式能否解决老问题”的思考; 针对教育部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我在采访中提出了现场工程师与一般工程师异同的自我理解,提出应尽快形成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的培养形式,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核心课程,通过试点实践,在有限时间内尽快形成成熟有效的培养模式。

2019年,常信院迎来中国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新机遇,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24年,常信院面临着双高建设项目验收与“升本创大”的关键考验与机会遴选,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应如何走通走好走顺发展之路的思索沉淀为学校未来累积的是厚积薄发的力量与优势当前,“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的建设任务正在实现着常信院办学资源的集聚、特色品牌的形成、发展文化的完善。

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很荣幸陪伴过凌晨点的常信、陪伴过曾经陌生的学生、陪伴过高职发展的思考,我很荣幸经历了常信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示范”、“后示范”、双高建设岁月的自然变迁与其间规划制度的迭代提升和各种思考。在这种陪伴与经历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获得了成长与进步。夜还很长,路还很远,不如,继续不言,继续前行。(图文、朗读/周海英 审核/赵宇萱 吴昊 余永佳)

——“最受师生欢迎的老师系列(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