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5年11月05日[新华社客户端]
十月戈壁,金风送爽。一场跨越千里的航天主题思政教育活动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由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从红船到飞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师生代表,在这里亲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历史性时刻,开启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航天精神寻根之旅。
“神舟”出征:
见证中国航天新跨越
10月31日23时44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灯火通明。伴随着震天动地的轰鸣声,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划破夜空,搭载着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飞向苍穹。“十、九、八…三、二、一,点火!”观礼区内,共同体师生代表屏息凝神,随着倒计时声响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激动与自豪。当火箭拔地而起的那一刻,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祖国万岁、强国有我”的欢呼声,许多师生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神舟飞船发射,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董柯感慨道,“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深切感受到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强大,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对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共同体成员校常州市龙锦小学学生官一夫说:“今天来到东风航天城,来观礼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我感到很自豪。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向航天英雄们看齐。”
寻根溯源:
感悟航天精神伟力
活动期间,师生们先后参观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原址和“两弹一星”历史资料展映厅。在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摇篮”的功勋发射架前,同学们驻足良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1970年那个令世界瞩目的时刻。
“站在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同体成员校常州市天宁初级中学学生陈智宸说,“当年科研人员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让《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王婧茹表示:“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中国航天人的坚韧与执着,科研前辈们用汗水和智慧铺就了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两弹一星”历史资料展映厅内,珍贵的科研手稿、丰富的历史图片及详实的文献资料,真实记录了老一辈科学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面对严密技术封锁与极端物质匮乏,白手起家、顽强攀登,为祖国与人民建立不朽功勋的壮阔历程。这段历史深深铭刻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其跨越时空的磅礴力量,令大家深受震撼与洗礼。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在嘉宾留言簿上庄重地留下了各自的姓名。
精神传承:
航天强国路上的青春力量
此次“与‘神舟’同频”航天思政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航天员思政课、现场教学、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让航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酒泉大剧院举行的主题分享活动中,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大校作了《我与航天员共成长》的精彩报告。他通过生动比喻深入浅出地解析载人航天技术,分享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点滴,并深情阐释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航天精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柯老师主讲的《从“航天红”到“青春蓝”:感悟载人航天精神》思政课,通过三个生动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载人航天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
常州信息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刘丹老师开展了以“天宫号空间站的VR探秘之旅”为主题的航天科普课程:通过视频展示,刘丹老师运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引导学生们沉浸式探索天宫号空间站的内部结构,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之中,直观观察核心舱、实验舱等模块的精密设计,感受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的工作与生活。
思政创新:
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
此次“与‘神舟’同频航天思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将思政课堂搬到航天发射一线,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江庆华表示,此次活动有效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与报国志向,我们将携手并肩,把这次活动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学习工作的热情,继续为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共同体”以重大航天事件为契机,打造了系列“航天+思政”特色课程,形成了“科普+思政”、“理论+实践”的育人新模式,有效促进了优质思政资源的共享融通。随着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航天精神在广大师生中深入人心,正持续激发蓬勃向上的青春动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就的航天强国蓝图,正召唤着新时代青少年以航天精神为指引,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相关链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809724?docid=12809724&newstype=1001&d=13501e1&channel=weixin&time=1762392707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