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一线教学30多年,始终不忘教育初心;他以争当学问大家、教学大师为目标,勇立技术前沿;他笃志不倦于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将自己铸造成为职业教育的“好钢”……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大数据学院二级教授王小刚,他用热情的火种,点燃了教育明灯;他以专注为基石,为学校构筑了信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培养社会需要的“好钢”
“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学必须紧密贴合实际,培养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1987年,王小刚成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走上了自己梦想的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30多年,他将青春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学生。
王小刚认为,每一个问题都是学生思考的火花,教师就是要点燃这些火花,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的课堂总是坚持问题导向,启发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他讲述知识生动、分析技术深刻,学生们都很喜欢他的课。他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本人也获评全国、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和校级“教学名师”称号。
除了悉心培养技能人才,王小刚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职业情境、项目主导、能力递进”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由他主持开发的教育部《软件行业人才供需匹配分析谱系图》,连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两端,教师们可因势而动调整教学策略、更新教学内容,让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同时,他牵头建设软件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主持制定教育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产业技术岗位从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指南》等,为培养契合社会与产业需求的“好钢”夯实了基础。2019年他被推选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江苏省推荐候选人。
锻造自我做职教领域的“好钢”
“要锻炼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自己要练就过硬本领”。从教30多年来,王小刚始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观念,他在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中,不断磨炼本领。
王小刚长期从事网络安全、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研究,用科研反哺教学。他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7项,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他还受聘担任东南大学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江苏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省软件行业协会单位理事、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信息技术组专家等,在业内赢得较高声誉。
熔炼团队成为“好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30多年来,王小刚坚持担任青年教师成长导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治学方法和实践技巧传授给他们。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青年教师们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成为职教领域一块块新的“好钢”。在他的引领下,软件与大数据学院也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一支“懂技术、会教学、擅应用、能创新”“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逐渐形成。这支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屡获殊荣,先后获评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Java课程群国家教学团队、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团队建设的标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30余年的教学生涯挥手而过。王小刚怀揣着让职业教育为国家锻造出更多“好钢”的宏伟目标,夙兴夜寐,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他坚信,只要每个投身于职业教育的人都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用心坚守、以技雕琢,在新征程上,职业教育必定能够铸就新的辉煌篇章。
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34502/147302/16431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