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新华日报-交汇点]去工厂当“蓝领”不体面?生产一线,更需要火热的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4-05-13 点击数:


摘自2024年05月12 日[ 交汇点新闻]

“不太想去生产管理岗,父母也不让我去工厂当‘蓝领’,所以到现在工作还没着落。”在春招尾期的一场高校招聘会上,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见到正在对着招聘岗位展板发愁的应届毕业生李川。“现在已经是春招‘末班车’了,我真不想被‘剩’下。”

记者走访后发现,目前求职市场上像李川这样的理工科毕业生并不在少数。尽管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内心很是焦虑,但面对市场上需求量较大却看似“既辛苦又没前途”的岗位,不少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与此同时,很多制造业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招人难”的困境。如此的“求职AB面”是否有破解之道?记者近日进行走访。

一线岗位企业缺口大 却入不了学生的眼

生产一线管理岗是目前很多企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之一。近日,在南京一所工科院校进行的招聘会上,记者发现,现场300余家企业有近半数企业该类岗位招聘人数在10人及以上。尽管市场求才若渴,但这些岗位却并非大多数学生的心中之选。

李川的本科专业是食品质量与安全。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要对口就业,他的毕业去向基本上和食品生产、卫生监督、医药企业等分不开。然而,面对这些对口企业,本科期间成绩平平,也缺少突出项目经验的李川“够不上”技术研发岗,目前最有把握“撬动”的就是生产管理岗。

“这些岗位薪资待遇其实不错,好的月薪能到八九千,有的甚至可以上万,但工作内容往往需要倒班,很辛苦,有的还只能单休。”此外,父母辈也不愿意李川应聘类似“上不了台面”的岗位。“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心有不甘。”

工资收入、上升通道、职业的社会评价、父母的看法等都是毕业生们求职关注的问题。不少人表示,自己更偏向找一份坐办公室或者实验室的工作。

“就我们企业来说,肯定是更愿意招专科、本科的毕业生,尤其是专业对口的,他们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专业素养普遍会比社会工强很多。”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缪琴透露,近年来企业每年销售额按照20%的速度在增长,产线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其中,设备保全、质检、物控等与产线相关的岗位需求量大,每年都会招聘大量储备生,高峰期一年的招聘量近500人。“对于这些储备生我们不会直接定岗,而会根据工作内容不同对他们先进行培训。比如先在产线里待上一个月,再由老师傅带着熟悉工作流程。”然而,企业花了大力气去培养技能人才,实际上真正留下来的往往只有三四成。

企业需求旺,高薪招不到人,学生愁工作,面对一些基层岗位却普遍很抵触——这确实是目前招聘市场上存在的一个就业适配度缺位的问题。扬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孙鹏程介绍,不仅仅是制造业的生产一线岗位,还有养老、农技服务人员等这一类一线生产制造岗位,都会面临着“不受待见”的问题。以涉农专业为例,不少毕业生第一反应会联想到会不会毕业后还要回到农村种地、从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管理工作,于是便不自觉地在自己求职过程中将这类岗位筛掉。甚至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进行本科专业填报时,首先就会筛除大农科类专业。

看似“不美好” 其实还有“高门槛”

其实,很多看上去不那么“美好”的岗位并非谁都可以胜任,相反,还需要一定的“门槛”。

“我们属于总公司的工业研发和制造中心,生产环节上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的一线员工有千把号人,接近公司总人数的一半,生产一线岗位是我们立足市场的基石。”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助理赵静告诉记者,随着自动化产线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很多一线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与想象中的有很大不同。

以博瑞电力为例,目前在职生产一线的正式员工整体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在这一学历层次的员工不会被安排到传统意义上的操作工岗位。他们往往侧重于设备的开机运行、调试编程等,更多则是以解决和协调问题为主的工作。

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副院长宋志国看来,智能制造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对背后操作和维护者的要求越高。“比如一些企业所用到的五轴联动机床等高端设备,它对操作人的综合技能要求就很高。操作人不仅要会编程操作,甚至还要会设计相配套的工装夹具等,并不像学生想象中的那样单纯出卖劳力。”

宋志国表示,目前招聘市场对现场工程师这类岗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一些毕业生怕累、嫌钱少不愿意去。“虽然制造业岗位的工作时间相对于其他行业确实会长一些,但很多企业都很乐意花心思培养一线员工,除了研发人员,同等级员工中现场工程师类岗位的工资基本上是最高的,不少月入过万。”

已经毕业5年,扬州大学涉农专业毕业生朱晨亮如今即将进入盐城一家大型国有农场的生产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职位。回想起自己当年大一的时候,他也一直抱有转专业的想法。

“我是被调剂到农学专业的,所以我一直在想办法转专业,我比较心仪商学院。”朱晨亮说。最终,在辅导员老师的推荐下,他走进了扬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经过专业测评后,孙鹏程发现,小朱动手能力很强,喜欢操作各种工具,且很有好奇心,但是也不是很外向。“现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虽然也离不开田间地头的工作,但实际上进行的是一些农业信息技术的大数据管理、无人农机操作管理等。从专业适配度来看,小朱很适合农业科技类岗位,因此我们决定试着引导一下他。”最终,通过介绍职业探索经验后,朱晨亮一头“扎”进了农学专业,不仅进入科研团队进行更系统专业的学习,还参加了省里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如今,朱晨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劲十足。“只有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专业,试一试才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朱晨亮说。

解决“卡脖子”问题 还需更多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技术工人的缺口日益增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绝不仅仅只有科研人员,更离不开高技能人才。

致远生涯研究院院长吴沙曾在江苏多所高校进行职业规划培训。他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国产大飞机、航天工程等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更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很多小小的零件,即使设计图画得再好,在付诸实践时也可能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们有顶尖的科研人员攻关学术高峰,但新的科研成果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图纸走向设计,必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实现。

吴沙建议:“我们要让学生跟社会建立共生关系,了解相关企业、学长学姐们的工作。大学不仅仅只有一味的学习,要更多地接触社会,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国计民生有着怎样的联系,未来需要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得到统一后,可以更好地发挥自驱力。”吴沙坦言,目前,这一块在部分学校有所欠缺,也正因如此,导致很多同学失去了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甚至一心“考研”两耳不闻窗外事,宁愿“慢就业”“缓就业”,或直接选择“躺平”。

“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和角度去看,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恰恰说明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职业的认知和了解还不够。”孙鹏程提醒,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上好本专业课程外,还需要修炼职业探索能力,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行业前景。“当前,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广阔的农村大有可为,也意味着拥有更多‘新农人’岗位。我们只有进行深度的岗位体验,到基层一线去参与调研学习,将‘小我’融入祖国建设的‘大我’,才能真正感受到职业带来的价值感。”

在南京工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被越来越重视。其实,这门课程并不仅仅在课堂内,学得更多的在课外。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辅导员马慧子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及岗位,学院前期通过主题班会、成长半月谈、生涯大讲堂等多种方式铺垫,多维度多方向打通学生对就业去向的认知,构建生涯成长通道,同时也适当降低学生对于就业的心理预期。“过去学生主要关注质量管理、研发助理等岗位,现在有更多学生可以接受生产管理岗、营销岗位,目前班上已经签约3人、计划签约8人,较往届数据有很大突破。”

去年11月,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立“星宇现场工程师学院”“星宇工作站”,联合开设“现场工程师星宇班”,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招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和实习实训,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希望未来一线岗位在就业市场也可以‘热’起来,让高技能人才培养得出,也留得住。”缪琴说。

相关链接: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40b88fe4b083be474ced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