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1年12月16日[今日头条]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过国忠 通讯员 吴云飞 吴昊
如何抓住新时代中非合作机遇,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协同效应?
12月13—15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的2021年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年会暨产教融合研讨会上,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说,“要以联盟为平台,促成成员单位间的留学生交流、联合科研、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与企业携手‘走出去’等合作,各方利用好‘互联网+人文交流’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联盟平台建设,深耕平台合作,开发务实项目,丰富中国-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教育领域成果内涵,持续推动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发展,以及加快产教融合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为中南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和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新的贡献。”
盛秋玲摄
共建联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杜柯伟介绍,南非是中国开展对非合作的重点国家,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为推动中非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培养中南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应有作用。
2018年1月,为丰富机制内涵,推进与南非及其他非洲国家职业教育务实发展,加强产教融合,促进中国职业院校和企业联手“走出去”,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南非高等教育和培训部工业和制造业培训署在中国常州共同发起成立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旨在搭建开放性平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中非职教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教育培训在促进人文交流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广泛性作用。
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执行副秘书长,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朱敏介绍,3年来,在联盟成员单位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联盟服务的院校、企业等理事单位范围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社会效应逐步提升。
其中,各成员院校开展“鲁班工坊”“丝路学院”“大禹学院”等境外办学项目,开发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
同时,还通过整合联盟成员院校和企业单位优质资源,以“集中优势,抱团出行”等方式“走出去”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接国内教育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和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了联盟成员单位对外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水平,助力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发挥了相应平台作用。
目前,该联盟中方成员单位已有108家,联盟南非方成员单位37家,该联盟及开展的工作也被列为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教育领域合作成果。
疫情之下,积极探索合作方式
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教育参赞李旭东看来,当前全球范围疫情肆虐,中非职教合作稳住基本盘、谋求新发展,在变局中谋新局,体现了中国的使命担当。
今后,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要深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精神,围绕中南非、中非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议题,把握机会、找准定位,为后疫情时代中南非、中非职教合作群策群力,共同发展,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我们学校高质量完成了南非教师、学生实习培训等项目,携手华为等国内优质企业共建南非鲁班工坊。‘十四五’期间,还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同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同时优化联盟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人文交流活动,努力打造中非(南)人文交流品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钧铭表示。
下一步,将搭建联盟成员单位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成员单位开展资源共享、项目对接,实现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深化人才培养、境外办学和产教融合等领域合作,推动联盟成员单位与南非和其他非洲推动在中南、中非双边及多边框架下建立并畅通行业人文交流工作机制,促进教育、文化、科技等各领域人文交流。
盛秋玲摄
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南非工业和制造业培训署联合主办,来自联盟成员单位、相关高校、智库和企业代表等近200人现场参会,中南双方逾万人以线上方式参会。
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成立,并发布了开展社会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