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1年10月18日[常州日报]
老鱼/文 邵效忠/摄
对父执辈的张尚金先生最初的了解,始于世纪初的一次邂逅。那天我和一位邢燕子时代的知青朋友路遇张先生。我习惯性地叫了声张叔叔;朋友激动地冲他喊:张书记!张叔叔疑惑地问她:你是……
之后朋友告诉我,当年她插队扎根农村,常遭家暴,生活艰难。分管知青工作的公社张书记听说后,主动到村上了解情况,并安排她当代课教师,改善了她的境遇。来自素不相识者的援手,她记了一辈子,而施援者自己早已忘记。后来我提起这事,张叔叔说,我是共产党员,又分管知青工作,知青有困难不帮助,那可是失职啊。
更多的了解,是在参加地方文献研究会的一些活动之后。
武进县最早的少先队大队长之一,未满14周岁入团后就当选为学校第一任团总支书记,入党时尚未满18周岁(党龄从满18周岁开始计算),以至当时团市委一些干部戏称他为“小八路”……教过文史,当过校长, 23岁成为省先进工作者(劳模待遇)。历任团县委书记,公社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长兼书记,党史办和地方志办主任,武进县志总纂,武进年鉴编委会副主任,省方志办市县指导处处长,《江苏省志·人物志》副主编,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年鉴研究会地方年鉴工作委员会委员……出版文论集《开创广义方志学之我见》(含续集),入选《当代方志学者词典》,被聘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曾被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表彰为“优秀党员”。2007年退休回常后,由于社团工作成绩显著,2018年3月和5月,分别被常州市社科联表彰为“2017年度优秀社团工作者”“2013-2017年度社团工作先进个人”。在最近出版的《中国地方志年鉴2018年卷》中,成为选介的全国地方志系统作出贡献的方志学者16人之一,也是选介人物中唯一的江苏人。
中师学历的他,于1986年6月,参加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优秀毕业生称号。1988—1990年,年逾半百的他,又参加北京社会函授大学方志专业的学习,再获优秀毕业生称号。40多年来,他自己撰写、主编或与人合作编撰地方文献类著作20多部约2000多万字,审核、校正此类著作323部,1亿多字。
这些已足以回答我之前的一个疑问,他是怎么从行政领导和党委宣传干部,转而成为一个坚持求真务实的方志学专家的?虽然张先生对我的疑问不以为然,他说无论是当宣传干部还是编史修志,作为共产党员,都要做到实事求是。
于是我转而问他,所有著作中他最得意的是哪一部?最难的又是哪一部?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武进县志》。
198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进县第一次续写县志。经过十年内乱,人们思想深处还有很多极左的禁区。比如对于在抗日战争中做出贡献的国民党人物该不该写的问题,就有两种意见争执不下。张尚金先生认为,写地方志就是要秉笔直书,凡是在这块土地上发生过、出现过的有影响的人和事,都应该实事求是地记录,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和对子孙后代负责。在他的坚持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进县志》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全面撰述了发生在武进这块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当时别的地方志书都不大敢写的国民党部队抗战纪实和重要历史人物。
以实事求是为前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件中发现真相。在修志征集资料阶段,张尚金从潘家乡的资料里,发现了董亦湘的存在。这个之前几乎已经湮没无闻的人,是中共创党初期活动家,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被苏联当局以托派名义杀害。这立即引起了他的关注。1983年,根据县编志办金振之等1年多奔波了解到的情况,他和县委组织部部长联合签发《关于要求为董亦湘恢复名誉,以便载入党史、县志的报告》上报中组部,得到胡耀邦等中央领导重视。1984年5月30日中组部正式给董亦湘恢复名誉。张尚金等继续多方努力争取,民政部终于在1987年3月批准董亦湘为革命烈士,4月在其家乡立了纪念碑,碑文由他介绍入党的陈云题写。
相隔100多年续修县志,历史风雨,时代变迁,风流人物蕴藉,县域多次拆并……武进这块土地上出现过太多的人和事,若囿于规定的30万字,必然挂一漏万,无法真实反映域内社会历史全貌。在写出207万字的初稿后,张尚金先生在认真听取领导和专家们审核意见的同时,坚持身为志书总纂的主见,最终以140.8万字定稿的《武进县志》,作为新中国正式出版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第一部县志,以其资料详实、涵盖面广受到各方好评,荣获1993年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最高奖)。
对于普通修志者(如我)来说,修志只是一份工作,无论多么认真地对待,完成了也就结束了。而对于张尚金先生来说,修志却成了他后半生的事业。本应在2000年1月退休的他,被留职继续工作到2007年6月才离开岗位。2007年3月起,他又被聘为新《武进志》总纂组成员。他退而不休,着手深入研究和抢救地方文史资料,无偿担任了武进区地方文献研究会以及相关的20多个专项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研究员、顾问等职务,无论史、志、(年)鉴、(家)谱,无论常州人文始祖季札,还是在武进这块地上出生、成长、工作、献身的杰出人物,都在他的研究范围。他在去年还协助雪堰镇创办了“武进院士博物馆”。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汪文超在2018年公开出版的《开创广义方志学之我见——张尚金文论续集》代序中称:“张尚金从事地方志工作近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工作,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张尚金同志是个工作狂,是修志战线的老黄牛,是一棵不老松,也是修志战线的一代楷模,是我们身边一位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但张老总是一再强调,他只是一个“社科小工”。
他是本着对家乡的热爱,本着文史研究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乐此不疲的。担任义务性的众多研究社团的职务,他从不计较报酬,就连在所主编的《常武文史研究》期刊杂志上发表研究文章的稿费,他也都交给研究会当了会费。
他虽曾说要把80岁之后的时间留给自己。年届83岁的他,却依然孜孜不倦地满腔热情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协助拍摄并出镜,《红色龙城》中《伯乐董亦湘》《烈士庄志明:文韬武略人才,热血报国忠魂》《71年寻亲路:让英雄魂归故里》三集有他的奉献,他被武进区实验小学聘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该活动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他参加了武进区实验小学张太雷中队、瞿秋白中队,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常州市局小集团中山路小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处党史教育及季子诚信活动。张尚金所撰《常武地区三大诚信人物——季札、恽代英、冯仲云》,今年5月在《常州日报》刊登。7月份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又转载了张尚金撰写的《冯仲云:一位没有军衔的开国授勋将领》。
他埋头研究文献资料,抽不出功夫去完成已经开了头的回忆录。他实在是太热爱“社科小工”这份工作了。或许,有这份热爱,工作着本身就是幸福。
如此,张尚金先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