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数字经济学院举办AI赋能人文社科研究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03-17 点击数:

3月13日下午数字经济学院在SA102报告厅成功举办“AI赋能人文社科研究”专题学术报告会。本场学术报告由数字经济学院院长戴建平教授担任主讲,聚焦AI时代教育变革的逻辑、AI助力科研范式转型及AI赋能课题设计与价值论证三大主题展开深度探讨,为全院教师及科研工作者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宴。

AI重构教育的底层逻辑: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戴建平教授指出,AI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传统工业时代教育由于过度追求规模化和标准化,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教育内卷现象严重。戴建平教授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模式,提出AI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列举宇树科技王兴兴、DeepSeek梁文峰、哪吒导演饺子等典型案例,指出AI时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好奇心、学习力和探索性,提出AI时代以专业重构、能力培养范式和教育生态变革为依托的职业教育变革底层逻辑。

科研范式转型:AI驱动全流程创新

针对人文社科研究痛点,戴建平教授系统阐释AI技术如何赋能科研全链条,分析了评审视角下的创新性评价标准正从“创新点”到“创新生态”进行演变,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的课题也多涉及跨学科合作,评审专家越来越注重借助AI分析报告,精准评估课题创新价值,提升评审科学性与公正性。

课题申报实战:课题设计与价值论证

戴建平教授在报告中聚焦高职院校科研痛点,提供“理论-工具-资源”三维解决方案,从课题申报书的核心内容出发,探讨了如何借助AI工具优化选题,精准把握研究热点和方向;深入剖析了AI如何助力,让研究内容独具亮点,报告还解锁了AI辅助研究方法设计、预期成果呈现等环节,开启高效、创新的科研项目申请书撰写之旅,为人文社科研究者提供全新思路与实用技巧,助力项目申请脱颖而出。

展望:做产教融合的科研摆渡人

戴建平教授指出职业教育教师应以“大国工匠”精神深耕产教融合,在AI与人文社科的交叉领域寻找破局点。数字经济学院将持续推进“AI+人文社科”创新平台建设,助力教师在高水平项目申报中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学术动能。(文、摄/王琪 审/戴建平 唐凯 沈君)

相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