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他很喜欢的一句话。他,与学生亦师亦友,是学生们眼中的“曹哥”,给予学生在校期间最温暖的关怀;他,对学生因材施教,是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的“曹导”;他,用心用情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是以身作则、引领学生思想的“曹老师”。
要当大先生,先做“大学生”
毕业那年,他收到了一张照片,背面写着“怀念2018年烈日下的暑期社会实践,您和孩子们一起、坐上七八个小时公交车,穿梭在浙江的各个城市、县城,关心我们、呵护我们,感谢遇见您,永不忘”。看到这张照片,曹老师欣慰的笑了,也许这就是做老师的幸福感吧。
很多人都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他说:“选择做辅导员也是因为在学生时代感受到了‘陪伴’和‘引领’的幸福感。”因为他的辅导员教会他,在学生难过的时候,给他们勇气和信心;在他们遇到麻烦时,给他们安全感。虽然辅导员工作繁琐,但每次得到学生的认可,都有一种“被信任”的满足感和“被需要”的幸福感。管理公寓的期间,几乎每晚陪伴学生晚查房到十一点多才回家,遇到棘手问题、不理解制度的学生也能够耐心地引导与教育,学生干部看在眼里、学在心里,真正做到了我们身边的“大学生”。忙是为学生忙,累是为学生累,苦是为学生苦,乐也是为学生乐。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敬畏,让他开足马力工作。在学生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打折扣、不抱怨,想方设法去解决困难。他总结,大学生个性越来越鲜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只有辅导员对事业心存敬畏,花时间、花心血去了解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去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增强“内功修为”。
怀有一颗匠心,不负使命初心
他收到过学生的一封信,信上说“在我遇到了生活挫折时,您极力开导我,教我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收获满满,也成长了起来,感谢您的教诲,感谢您的力挺,忠心的感谢您!希望您平安顺遂!”在担任辅导员工作过程中,他付出真心和努力,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看着学生的成长,自己也得到成长和收获,由此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他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他刚工作时,一番苦心不被学生理解,一颗“玻璃心”受到打击。随着不断地向前辈们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在“玻璃碴”中收到学生暖心的问候,一颗“玻璃心”也变成了“金刚钻”。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立德树人,着力点在育人上,育人就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对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情感给予充分的关切,根据学生的个性情况做到“一生一档”,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用耐心、细心和爱心“陪伴”自己的学生,除此之外,还要有“引领”,让学生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时,还要能看到万物生长、人间悲喜。
传承思政精神,坚定育人信仰
毕业季,有这样一位学生党员说,“每次和曹老师交流都能感觉到一种力量。很多事情不能和同学说、和家长说,却能和他说,也是他的谆谆教导,我才能够一步步成长,很感谢他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议。”他对学生党员骨干有较高的要求,对工作也本着精益求精的“匠心”。在他看来,一个党员的标准,首先是点亮自己,然后才能照亮他人。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制定了《数字经济学院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积分办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积分细则(试行)》文件,对学院学生积极分子建立“一人一档案”,先后考察并组织发展学生党员近六十余名。
他说很荣幸,更感受到“辅导员”这三个字的分量。虽然辅导员的工作干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是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却可以带来不平凡的力量,收获着不可替代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目标追求,他说:“要成为同学们想得到、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建立对未来的合理规划,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图文、朗读/曹建、张立 朗读/张立 审核/赵宇萱 吴昊 吴青萍)
——“最受师生欢迎的老师”系列(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