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上午8点28分,阳光灿烂。学院校史馆如期开馆,学院的创建、振兴、发展、腾飞就在这一刻得以定格。这座占地850平方,从酝酿、招标、设计、论证、施工耗时一年有余,融合了历史与现代多种元素的校史馆终于在图书馆南一楼静静地矗立,见证着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的发展,见证着职业教育的振兴,见证着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腾飞。
历史的脉络
校史馆建设小组在梳理学院的历史脉络时,惊奇地发现可以用“四个四”来概括:四易校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学校、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迁校址:常州工专旧址、清凉校区、清潭校区、常州高职园区;四次机遇:合并升格、新校建设、试点评估、示范立项;四大示范:信息产业园校企合作示范、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示范、高职教育资源共享示范。史馆正厅两侧,就是历史机遇和示范建设的版块,足见分量之重。
饮水思源 同宗同源
学院最早是由刘国钧先生倡议创办,因此,刘国钧先生的生平介绍和全身雕像占据了展馆的很大篇幅,每一个常信院人都会在先生像前饮水思源。信息学院是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工业职工大学合并组建的。追溯历史,其实两所学校本来就是一所学校。1970年,在当时的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学校内部,成立了常州市“七二一”无线电工人学校,采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制办学。后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两所学校合合分分,分分合合,正应了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
机遇和实力:谁依附谁?
2002年初,学院首任领导班子瞄准了当时高职教育的改革浪潮,一着不让,着着领先,在展览馆的正厅,我们看到第二板块的第一篇章就是展示的历史机遇。机遇给学院带来了实力,而实力的提升又为下一次机遇的抢抓提供了更强大的自信和支撑。机遇和实力,就是常信院发展的两翼,谁离开了谁,要谈发展,谈何容易?
要的就是视觉冲击
序厅的领导关怀、玻璃浮雕,正厅的巨型沙盘,未来厅的90°环幕,都给参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是一个展览馆必备的影像元素。浮雕的厚重,沙盘的现代形成了鲜明的视觉落差,给人以移步换景之感,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痛苦和甜蜜
立项、调研、招标、空间设计的时间耗去了七八个月,真真开始平面设计已经是5月25日了,那时距离校庆只剩下四个月,面对资料的极度匮乏和散乱状态,校史馆小组主创团队只有一个信念:与时间赛跑!忘记了兼职的烦恼,推掉了暑期所有的旅游和调研,忘记了高温,咀嚼着高温下每天同样味道的午饭菜,一张又一张图纸艰难地在我们手里流转。建设小组、指挥部、学院院务会,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修改,定稿,从痛苦到甜蜜。终于,8月28日上午,最后一张图纸,送往无锡中层干部培训地给学院领导审阅通过。那时,距离开馆已经不到一个月了!
历史不会凝固,历史会告诉未来。校史馆就是形成一个历史的节点,在告诉每一个驻足参观的人们,未来的发展依然不会平坦,但是机遇和实力,注定了要和常信院常生常伴,今天站在双高的新高度,每一个常信人依旧会美丽地工作着,美丽地幸福着。(文、图/金亚白 朗读/叶青 审/赵宇萱)
——“升格二十年·我的常信梦”文学类情怀作品展播系列(十七)